中国展览规模稳定增长,展会质量持续升级
Time:2018-12-21 08:32 Source:未知 Author:admin Reading:
1851年,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举办,标志着旧贸易集市向标准的国际展览会与博览会过渡。1989年7月,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,开我国举办综合性、定期性、地区性、国际性博览会之先河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,会展业成为中国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、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、发掘投资贸易机会的重要渠道,成为展示产品、收集信息、洽谈贸易、交流技术、拓展市场的重要纽带,成为集商品展示交易、经济技术合作、科学文化交流、对外贸易投资合作、国际经济合作于一体的重要路径。
“2017年,我国展览经济直接产值超过6000亿元,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。”在第十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,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表示,“展览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,具有创新驱动作用,是优质产品展览展示、先进技术理念交流碰撞的合作平台,可以汇集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人才、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,推广新材料、新产品、新工艺。 《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》显示,中国展览数量稳定增长、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7年,国内共举办4022场展览会,其中经贸类展览会3663个,展出总面积约为12379万平米。华东地区展会数量和面积均处于领先位置,上海、广州、北京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展览城市,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位居前三。
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,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,强调小而全,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、规模普遍小、吸引力不强。近年来,我国会展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,专业性会展数量不断攀升。如今,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20个门类、97个大类几乎都有对应的会展项目。 在这一过程中,专业会展汇聚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品牌,集结了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产品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专业会展按照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精准划分展区,吸引专业界决策人士、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积极参观,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,成为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。 近年来,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,AR/VR技术、云计算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进步,“互联网+”正在促使我国展览业面向平台化、数据化、智能化发展,实现展览业的升级线上+线下“双线会展”模式。
与此同时,会展公司开始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通过全球网上业务信息系统,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网络数据互动平台,并通过互动平台共享会展信息,实现“点对点、多对多”对话,帮助参展商将客户资源、销售管理、市场服务、营销决策整合起来提高效率。 新技术和传统展会的结合,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在线展览技术和大数据工具,都将使得展会的贸易效率和参展体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随着基础网络建设的完善和境内外客户的不断累积,会展行业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融合将会进一步加深,离散的行业资源将会得到进一步整合。 |